欢迎访问艺术考级网,期待您的加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考级论坛当前位置:考级论坛

“美术考级”之辩引起的美育思考

2022-03-21    中国文化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关于推动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的提案》中呼吁取消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推动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发展。该提案一经媒体报道,就引发了公众热议,并跻身微博热搜第一。与此同时,在微博上,“你赞成取消中小学各种艺术考级吗”这一投票获得了读者踊跃参与,有6.5万赞成,2.1万不赞成,1.1万观望。那么,具体就美术领域而言,公众该如何正确看待美术考级?全社会又该如何正确实施少儿美术教育?


考级初衷也是推动美育普及

  1998年9月,由高运甲、齐致翔、张浩、吴山明等艺术家发起成立了全国书画等级考核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术考级活动,成为中国美术考级活动的发端。此后,美术等级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时至今日,其数量已经难以准确统计,仅在文化和旅游部官网上公布的、登记在册拥有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质的机构就有111家,其中,获许可举办美术类专业考级的机构30余家。此外,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属教育考试院在全国各省份的考级承办机构也是遍地开花,再加上旗下众多的授权、加盟考点,形成了一张网罗住全国中小学生的大网。据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美术考级中心主任陈斌斌介绍,仅在去年,就有180万人参加了该机构举办的美术等级考试,全国范围内的美术考级人数之多可想而之。

  为加强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的管理,2004年原文化部出台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其中提到,“艺术考级必须以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自愿应试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在《美术考级简介》中这样介绍:“开展美术考级工作,有利于提高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作为艺术教学的辅助评估手段之一,有利于书画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对自己教与学成果进行相应的检验。在实践中找到符合书画艺术教育规律的考级方式及相应的辅导手段,有利于开拓社会艺术教育的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全民艺术素质。

中国美术学院美美讲堂“1+100”公益课堂走进杭州西子实验学校。

  可以看出,国家出台艺术考级的初衷是为了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并且一段时期内,也起到了推动全民美育的积极作用,这也是考级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下,美术考级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正向意义,拥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和存在价值。同时也应看到,美术考级的过于功利化倾向,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甚至导致一些人由此质疑美术考级今天是不是还应该存在。比如,在有些地方美术考级成为美术培训机构敛财的工具、招生的诱饵,甚至成为一些培训机构培训内容的指挥棒,最终成为孩子美术探索的枷锁。

  北京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考级就是为了拿到一个证书。“每年,学校都会要求上报学生一年来获得的奖项、证书,还要填写学生素质手册。如果不参加考试、考级,就没有任何证明表明孩子学了、学得怎么样。”也有的家长把参加等级考试作为鞭策和激励孩子学习的手段。“孩子拿到证书后会更有信心和热情。”橡皮擦艺术畅想空间创始人宋鑫磊介绍,家长的考级热情也是艺术考级火热的重要原因。“家长非常热衷于美术考级,如果你阻止孩子考级,家长就会换到能考级的艺术培训机构。我们只有先把孩子留下,而后才能谈美术教育。”宋鑫磊直言,艺术考级的成绩并不能完全体现孩子的审美水平和艺术创作水平,对孩子的美术教育没有直接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绝大多数家长只能用直观的考级来衡量孩子的水平,再加上考级机构的错误引导,就导致美术考级越来越热。当然,她也坦言,这是艺术考级机构和美术培训机构赚钱的重要方式。需求决定市场,她预测,一段时期内,艺术考级热将会持续。


引导美术考级回归理性势在必行

  可以看到,美术考级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着促进少年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会因一些功利原因而伤害到美术教育。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艺术考级出现的功利化问题,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引导美术考级回归初心,回归理性。

  据了解,自2019年8月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坚持以服务群众和维护考生利益为导向,参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相关工作,梳理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和媒体关注的问题,扎实推进艺术考级信息公开事项,在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各考级机构的共同推进下,增加了在文化和旅游部政务服务门户网站公开查询艺术考级机构及开考专业、考级成绩等功能。

  2021年,我国也有一些艺术考级机构参与到美育公益项目中来,主要包括艺术考级、艺术培训、专题讲座、展演展示、志愿帮扶等不同类型活动。2022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严格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招生宣传,不得以承诺通过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水平测试、考试等作为招生诱导。

2021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研学课程启动。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发展。其中提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努力提升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对象的年龄状况、身心特点、认知水平相适应。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培训材料编写研发、审核、选用使用及人员资质审查等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工作职责、标准、流程以及责任追究办法。”

  规范艺术考级,不仅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参与者对考级的清醒认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对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去年我到一个地方去考察,遇到一个孩子问我:‘许爷爷,我3岁学国画、5岁学色彩、7岁学油画,现在我9岁了,我该学什么画呢?’我当时听了他的问题以后,非常无语,因为把美术学习简单划分为这样浅表的衡量尺度,是美术教育最糟糕的地方。现在很多家长非常愿意让孩子考级,这可以当作是一种对孩子的鼓励方式,但绝不是美术科学的衡量标准。”许江说。

  如何理性看待考级?许江表示,“以书法考级为例,我认为,要看到书法考级对孩子有促进的一面,孩子会为了取得好成绩而积极练习,到现场考试对孩子的身心也是一次锻炼。而且,考级制度划分的书法等级从易到难,有其合理性。考级是方法,不是目的。关键是家长自身的认识和对孩子的引导,要正确看待考级,不要盲目追捧,舍本逐末。”


“双减”之下美育选择可以更多元

  应该看到,美术考级机构的背后,是更为庞大的美术培训机构。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美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家长们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

  尤其是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学生的学科类培训相对减少,深陷教育焦虑的家长们把目光投向了艺术类非学科培训,带火了一批艺术类、体育类、素质类学科培训。广州日报的一项调研显示,“双减”后三成以上的家长对素质类培训需求增加,其中选择艺术类培训的最多,占比达到62.5%。北京某艺术类培训机构也表示,“双减”政策后,来报名的学员有所增加,还有一些学科类培训机构寻求转型,来谈加盟事宜。

  不得不说,美术培训在普及儿童美学知识、提高儿童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美术培训缺乏统一的标准监管,各方资本涌入、野蛮生长,造成美术培训良莠不齐。因此,选择一家正规的美术培训机构尤为重要。

2021年,在“浙江版画百年艺术特展”上,老师给孩子们讲解抗战时期的木刻墙报。

  针对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虚假或夸大宣传、恶意涨价、违规倾销课时等突出问题,天津、浙江、四川成都等地先后出台了文件,对艺术类校外培训师资、注册资金、培训场地等作出规定,文化和旅游部也发文,严格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招生宣传。教育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在上个寒假前后部署开展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专项整治。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该注重考察其师资、场地、器材设备等条件,尤其要警惕以“包教包会”“保证考试通过”“100%获奖”等口号宣传的机构。

  在宋鑫磊看来,儿童参加不参加考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选好美术培训机构。“作为家长,要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习得一门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公共教育水平也在大幅提高,美术院校、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都已经成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阵地,这些机构依托优秀的师资、经典的美术藏品,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博物馆和美术馆,更成为是儿童美育的重要课堂。少儿美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认为,学生通过学习经典美术作品,可以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学生通过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应视为在浩瀚的人文海洋中探寻到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到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瀚海。


美育是为了打开儿童心灵世界

  “双减”大背景之下,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吹响美育的号角。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把美育全面纳入中考改革。目前,全国有9个省份开始了“美育中考”的改革试点。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端正自己的美术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引导儿童美育?

3月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公共教育活动上,在雷锋的雕塑前,来自北京市史家小学、灯市口小学等学校的少先队员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诵诗歌。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潘利国长期从事少儿美育的研究,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技能并没有那么重要,真正要重视的是对美的认识、感受、提炼和归纳能力。“几笔一张简笔画”这样预设公式的方法,老师示范、学生效仿的办法,都只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潘利国提出,在孩子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不妨从这几个方面衡量:自由的想象、丰富的感受、好的画面感等,还需要看离开老师后能否自主独立地完成命题创作,能否想画就能画,没有恐惧和障碍,能否画出更多不同的题材内容。这些考查的是独立思考和自主表达的能力,以及知识贯通的能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郑勤砚近10多年专注于少儿美术教育实践与学科建设。她认为,少儿美术课程应该以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为起点,以艺术史贯穿课程始终,让孩子在宏大的世界美术史视野中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的艺术,增强文化理解,形成图像识读的能力;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现实世界,在宽广的视觉艺术领域中广泛学习各门类艺术形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明确表示:“美术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打开青少年的心灵,让他学会发现细节、学会把自己的想象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要画得多准确、多逼真。”范迪安认为,青少年应该通过学习美术,学会用形象的方式去表达所感、所知、所想,尤其是表达其想象力,“这样,才能把青少年美术从兴趣和一定的技巧技能,更多地导向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这样不管今后他是从事美术某个门类的学习,还是从事任何其他工作,都有助于其审美品位、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这才是美育的根本目的。”


友情链接MORE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 | 人才招聘 | 免责声明

Copyright@中外艺术考级网  京ICP备10047107号-2  电话:010-67154811   010-87101855   010-67105117   010-6719157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889号   网站运营:北京九方文化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